资料逐步完善中。建议反馈邮箱:shiniutang@gmail.com
李小可官网www.lixiaoke.com
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>艺术互动>内容详情

内容详情

李小可:讲述父亲李可染的《万山红遍》(上)

发表日期:2016-07-29   分享到:

    李可染先生的《万山红遍》被视为他流传最广的作品之一,从其诞生至今,都因种种原因而备受关注。在承接众多目光之后,对于这件作品的理解,是否能再回溯其本真与初衷?近日,李可染先生之子李小可应《光明日报》与中国美术馆合作的藏品专栏之邀,从他的角度如实讲述了父亲的《万山红遍》,在此刊出,以飨读者——

文/李小可

   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,《万山红遍》成为展览、评论、收藏所关注的热点,也常有媒体采访我,问及对于《万山红遍》的看法。我想,艺术家和他的艺术作品受到人们关注,绝不是因为他所画的题材与主题,而在于他在这些题材、主题中所体现出的艺术形式和他的个性审美选择。《万山红遍》是父亲长期探索和积累的极致体现。

    在父亲个人的山水画创作乃至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历程中,《万山红遍》都被视为极具特殊性风格的作品。父亲并未用过去画过的程式去表现一个新的题材,而是根据这个题材去发现、去探索一种新的表现语言和画面结构。父亲一直在探索山水画表现的新的可能性,拓展着传统山水画所表现的内容、力度与深度,正如父亲提出的“可贵者胆,所要者魂”,“胆”是大胆尝试和突破的创新之“胆”。

    父亲第一次创作这一题材,是在1962年应陶铸之邀到广东从化养病时,此时正处于较为开放的文艺创作环境之中。翌年,父亲又在从化创作了第二幅《万山红遍》,这幅画后来捐赠给了中国美术馆。养病期间,父亲开始把他于上世纪50年代写生的成果,“采一炼十”,升华、锤炼出更具个人风格的笔墨形式。那段时期,他曾与著名书画鉴定家、收藏家张葱玉同行,张对中国传统绘画深有见地,二人常常切磋、探讨中国绘画的继承与发展问题。

    《万山红遍》的创作并没有命题性,父亲是借毛主席诗词中“万山红遍,层林尽染”的意境,来表现具有天地生机的秋景,并将之与自己的审美选择相结合,以寻找新的绘画表现方式。这不禁使我想到“尽染”与“可染”的相关性,不知父亲是否取用这一“染”字,来表达他描绘河山的艺术情怀。

    父亲选择用朱砂来描写秋天,是因为它绚烂而雅致,不像一般的夕阳红、胭脂、朱磦等,虽然鲜艳,但是沉着感不足。过去朱砂在绘画上多用于佛像、钟馗、花卉等等,而以如此大量的朱砂创作山水画,并无先例。因为朱砂完全不透明,没有层次,难以入画,如何使它与墨交织在一起,以浑厚、有层次地去表现磅礴的大山,是创作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。父亲在以水墨为主的中国山水画中,进行了将水墨与色彩相结合的尝试,他把朱砂和墨反复叠加,通过这种交错形成浑然一体的表现效果。

    这是“千难一易”的创作过程,历经漫长的积累与修悟。

 

建议内容:
联系方式:
关闭
提交成功!
感谢您的建议。关闭
提交失败!
重新提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