资料逐步完善中。建议反馈邮箱:shiniutang@gmail.com
李小可官网www.lixiaoke.com
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>艺术互动>内容详情

内容详情

师牛堂

发表日期:2013-05-17   分享到:

在文委会工作期间,李可染住在重庆金刚坡办公,1941年迁住到赖家桥一户农民养牛棚旁边的小屋。牛棚中养着一头大青牛,每晚,牛喘气、吃草、蹭痒、啃蹄,都能听得清清楚楚。李可染受到鲁迅“俯首甘为孺子牛”联语和郭沫若诗《水牛赞》的感染,自己也着实喜爱牛的形象和牛的精神,便用水墨画起牛来。

中国绘画史上曾经出现过不少擅长画牛的名家,他们笔下的牛与农家的依存关系,蕴含着中国农业社会的田园气象,使人产生返真归璞的情愫。李可染画牛既继承了前人创作中表现的丰富意趣,更赋予其丰富、深刻的思想内涵:在民族危难时刻,画家是借牛的勤劳、韧性及倔犟,期望国人发扬坚毅勇敢、自强不屈的精神,不为外来暴力所压服,并以此自励。这也正是李可染后来把自己的画室命名为“师牛堂”的寓意所在。

牛与牧童成为李可染绘画的重要题材,他创造了一种独特的绘画样式。李可染后期画风趋向于厚重、雄浑,他画的牛也更富于笔墨的力度。他早期的作品用笔可说是“草中带隶”,后期可说是“隶中带草”。他去世那年所作的《斗牛图》,相斗的两牛完全是以苍劲的笔墨“写”出来的,无论是牛的形象,还是笔墨表现,都呈现出令人震撼的扛鼎之力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——摘自李松《是高山、是大海——李可染生平及其艺术成就》

李可染《斗牛图》1988年

两头牛无论从造型还是用墨,都像两块铸铁。这是两座大山的碰撞。题诗有深意,就像一个阅尽了人世的智者、长者,目睹这紧张激烈的斗争,看到的不是对抗,而是和解。牧童呵斥声不厉,双双归去踏夕阳。在牧童爱昵的呵声劝解下,刚刚还在顶牛的这对宝贝,又双双踏上了夕归之路。画面表现的是此时的斗,而画家嘱意的,却是彼时的和。作为敦厚长者,李可染看待世界的目光永远是和蔼的、温存的。在生活中,他也始终是一个不激不厉的谦君子。

——王鲁湘 

李可染《暮韵图》 1965

这是一幅夏牧图。炎热的夏日,连牛都热困了,趴在林荫下休息。牧童在树上吹短笛,悠然自乐,听众只有一个,就是正在睡觉的水牛。它似睡非睡,两只支楞着耳朵说明它在欣赏牧笛。“最喜小儿无赖”,两只草鞋东甩一只,喜甩一只。“暮韵”是乡间夏日黄昏极富野趣的牧歌情调,画家对人性的关爱和洞察,那份至老不渝的童心,令人感动。暮韵同时也是墨韵,统一而又丰富的墨色变化,何尝不是一曲清凉的牧笛呢?

——王鲁湘
建议内容:
联系方式:
关闭
提交成功!
感谢您的建议。关闭
提交失败!
重新提交